第269页

“据老妇所知,圣上并未允下这婚事。”公主道。

“此事,姑祖母不必操心。”萧寰语气郑重,“父皇答应过,孤的王妃由孤择选。”

公主的目光也沉下,正待开口,却忽而听虞嫣叹口气,道:“殿下,莫再争执了,妾早说过,殿下当年那三媒六聘,只怕做不得数。”

这话出来,众人都愣了愣。

“三媒六聘?”沁阳大长公主诧异道,疑惑地看了看萧寰。

“正是。”虞嫣说着,怯生生地望着公主,道,“妾不敢相瞒,殿下当年遇到妾之时,妾父亲正在议亲,要将妾嫁给一家同乡。殿下与妾相识之后,便要阻止,说待他回京禀明圣上,便可将妾迎娶。但妾那父亲并不愿意,说妾出生之时,曾有高人为妾算过命,十五岁前定要出嫁,否则将有灾患。殿下见父亲执拗,却不让步,当即去请了媒人来,备下六礼,就在乡中置下了院子,将妾迎娶。”

众人:“……”

萧寰:“……”

他心里明白,自己那高洁的形象已然塌得干净。

虞嫣道:“妾父亲见殿下果真一片真心,这才允下。只是我二人虽然成礼,但殿下父母毕竟不知,也不成体统。殿下便告诉妾,他回京城之后会禀告长辈,再正式派人来将妾接过去。”

“胡来。”沁阳大长公主皱眉,道,“殿下乃皇子,你父亲莫非不知他家中长辈便是圣上?竟敢这般大胆应允婚事?”

虞嫣露出委屈之色,道:“那时,殿下并未明示身份,只说他是京城人氏,世代读书,祖父乃诗人,父亲乃书法大家。殿下为取信于父亲,还将先帝的诗写给父亲。妾父亲常年在深山居住,消息闭塞,不识先帝御作。但他平日最爱诗赋书法,对先帝的诗赞不绝口,又见殿下文质彬彬,书法出色,便也有了好感。父亲对妾说,从这诗中的意蕴可知,殿下的祖父乃端正良善之人,且胸怀宽广,心怀天下,让人见之景仰。这般人家教养出来的子孙,定然也是正人君子,妾嫁了不会有错。于是,父亲便将这婚事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