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讲秦汉文学之前,咕咕先讲一讲帝王。首先,因为“文化入侵”与“文化影响力”相关,说起大秦,论文化影响力谁能比得过秦始皇?】
【其次,因为帝王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当时社会的文风。】
【假如没有秦始皇的开明,出身卑微、人品还不咋地的李斯不会得到重用,很多政策也不会得到实施,自己的文章也没机会传到后世。】!
第142章 第 142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3
【秦朝因为历史短暂,文学上的成就比较少,这里主要以两个人举例,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吕不韦如何上位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多说了,今日的主题是“文学与文化影响力”方面,所以只提《吕氏春秋》。】
众臣齐齐低头,眼神躲闪,都不敢去看嬴政。
但是嬴政表情淡然,眼神悠远地回忆起吕不韦的执政理念。
大秦当年实行军功制,以战功授爵,因此战士往往会割下敌人的头颅来换取军功,并且对战场进行坚壁清野,破坏到寸草不生,这也是为了毁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是战争里很常见的手段。
在大秦还是秦国的时候这种做法还能对敌人带来威慑力,但是进入大一统进程后,吕不韦认为这样只会激起六国的仇恨心,并且不利于大秦后续的管理,于是他提议“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不要破坏要保护,这样秦国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
秦国遇到天灾和饥荒,想要对外征战来缓解国内的饥荒,但是没钱。
当时嬴政的主意是强征,但是吕不韦以商人的思维选择做交易。
时任丞相的吕不韦下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政令一出,富商、地主纷纷出钱、出粮,饥荒和军粮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
除此之外,吕不韦当政期间,颇善于后勤和招纳人才,率兵四处征战,为秦国占领了大片土地,也为他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哪怕大臣不敢在嬴政面前提吕不韦的名字,嬴政对他却并未有诸多忌讳。
不过是权力之争,不过是成王败寇,吕不韦掌权自己永远无法正式掌权,自己掌权吕不韦怕追究自杀,
但是现在嬴政有些遗憾,吕不韦死早了,不然不论是吕不韦的商人身份、商业头脑,还是其他能力,大秦还是可以继续用的。
嬴政的眼神扫了一眼李斯:这里不也有个将功赎罪的?
李斯浑身一个激灵,生怕帝王又想起自己那瞎了眼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