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高中第一个数学老师,是个老头,很要面子,我拿着题去找他问,他看不明白,就借口说他现在忙,等明天让我去找他拿答案。晚上他回家之后通宵彻夜啃那道题,年纪大了不经熬,给自己累的第二天没能上班,送医院挂水去了。”相晓桐笑道,“当时我不知道是我那道题搞得,我毕业五年后他生病住院,我去看他,他在病床上告诉我的。”
“相晓桐学习法恐怖如斯啊!”宋河冲她比大拇指,“费曼学习法是什么时候能给别人讲明白了,才算真学会,相晓桐学习法是什么时候能把学到的东西改良的更好,才算真学会。”
“宋河学习法呢?”相晓桐托腮。
“宋河学习法分两个版本,初级版本和高级版本。”
“哦?”相晓桐好奇。
“初级版本在上学期间用,主打一个力大飞砖,全靠过目不忘和高速心算。”宋河笑道。
“这学习法还是太吃天赋了,有没有不吃天赋的方法?”
“没有。”宋河道,“高级版本是搞科研之后用,主要思路是判断对错。”
“论文打假?”相晓桐歪歪头。
“差不多,学一篇论文之后,我要判断它是对的还是错的,能不能举出反例。对我来说,只有能判断对错的理论才算真学明白了。”宋河道,“尤其我会有意识地去看一些结论相反的论文,看看为什么结论相反,能不能从其他理论体系出发,去侧面推演一下谁对谁错。”
“纠错大师!”相晓桐竖起大拇指,“这方面你段位比我高,平时你经常给我分享的那些纠错论文,很多我都当成真的学过,你一点我才发现有猫腻。”
宋河有点惭愧地笑笑,其实他自己能判断出来的错误论文也就四成,剩下六成是靠系统开挂。
“所以你的童年就是这么一直闷在屋里刷书?”宋河看看满屋书本,“这么多书想啃完,寒暑假全闷在屋里从早到晚啃对吧?没有别的什么课余生活?”
“小说一天两本,科普书一天一本,别太难的教材大概一周一本,中学阶段差不多这个速度。”相晓桐点点头,“我比较早慧,跟同学没多少共同语言,只喜欢和成年人聊天,但很多成年人脑壳也是空的,所以习惯闷在家里看书。”
“看学术书看累了就刷刷小说放松大脑?”宋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