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争当皇帝

但这种稳定真是对的吗?

殿内的某些人开始思考着。

……

天幕上展示着大清京城附近的冰山一角。

如虎如狼的吏员冲着破财的茅草屋,将屋内的男丁拉扯走。

身穿公服的小吏拿着鞭子抽打着骨瘦如柴的纤夫。

……

【官员们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约六便士的工资”,但是不给回家的路费。】

【许多百姓并不想要这份工资,拉到一半往往连夜逃跑。】

【为了找到替手,官员们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出来加入船队。】

【兵丁鞭打试图逃跑,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几乎没有一夜不发生。】

【“看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悲惨状况真令人痛苦。他们明显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

【“他们还总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随从监督着,其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

……

大清·乾隆时期

“够了!”

乾隆拍案而起。

衣摆飘动,步履急促。

他指着天幕,喉咙上下滚动着,颔下白须抖动。

牙缝里迸出几个字来。

“只有朕如此吗?”

他突然放声怒喝道:

“就只有大清如此吗!!!”

“朕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

“你还想要朕怎样?!”

乾隆厉声着,他此时就像急于寻求认可而不得的孩子。

语气激烈而放肆。

“文景!贞观!开元!仁宣!”

“这些盛世就没有路死白骨!朱门酒肉吗!”

“朕养的是几万万人!”

“几万万!”

“你让他们坐在朕这个位置上,你就保证他们比朕做的更好吗?!”

“你能保证吗?!”

“能吗!”

乾清宫内像被按住时间一般。

寂静无声。

片刻后。

乾隆缓缓睁开眼睛,神色又恢复到冷漠无情。

“召军机大臣们前来议事。”

他无视了跪倒一边的永琰,只是似陈述、似教导、似自语。

“两言相对,大清显得一片亡国景色。”

“英国人,将要蠢蠢欲动了。”

……

天幕上。

高高的壁炉架上点着几支白色的蜡烛。

将屋里伏案书写的人影映照得影影绰绰。

白色羽毛笔在纸张上滑动。

一连串字符排列而出。

马嘎尔尼认真的书写着。

而随着他的笔尖滑落,书文含义也随着历朝的文字而翻译过来。

『我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接触过中国人,那些人看起来都很正常。』

『在菲律宾群岛、巴达维亚、槟榔屿,和其他我们东印度公司属地。』

『中国移民的诚实跟他们的温顺和勤奋一样出色。』

『他们的发明创造的聪明似乎也跟学习模仿的精确一样出色。』

『然而,生活在自己国家的中国人,却远没有海外中国人那样活泼自然,也缺乏创造力。』

随着文字的展现,他一路上的见闻也如走马灯般展现着。

『他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胆小,同时也更冷漠、麻木和冷酷。』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望着天幕,一言不发。

刘庄呆坐一旁,喃喃自语着:

“不该是这样的……”

“不该是这样……”

“这不是盛世景象……”

刘秀平静道:

“乾隆做到了。”

“清朝皇帝做到了。”

刘秀不否认天下百姓的生活不能一致。

他也是刀山火海里杀出来的。

但也因此,他更知道这个天下的底色应该是如何的!

一如《诗经》那般……

热烈、蓬勃、充满生机。

“他们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都。”

“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些人的性格。”

刘秀借助天幕里洋人的视角,将自己也放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冷静分析着。

“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

“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华夏土地上的百姓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比在别处的华夏百姓受到更大的扭曲。”

“他们把安静、顺从……”

“扭曲成冷漠无情……”

刘庄焦急万分却又无计可施。

“那就这么看着?”

刘秀颤了颤嘴唇,轻声道:

“除非……再造乾坤。”

“不然,无计可施。”

……

天幕上。

马嘎尔尼写着一切所见所闻。

他按照风俗和品性、宗教、政府、司法、财产、人口、赋税、文武官员的等级和制度、商业和贸易、技艺和科学、水利、航行、语言等方面。

详细记载着他对中国情况的“考察”。

『中国官员对水压、光学原理、透视法、电气等漠不关心,看不懂也不在意地球仪、行星仪、气压计,却对漂亮的欧洲花瓶和瓷器充满了兴趣。』

『他们的医学水平非常低,很难说是一门科学。』

『这里没有公立医学院或者教师,没有相关科学教授,全国没有正规的医师联合团体或协会。』

『完全不知道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从未做过人体解剖,也没有丝毫概念去探寻这些知识。』

『并且,存在大量的梅毒患者。』

……

大汉。

“难怪……难怪……”

刘邦突然念叨了两下,又闭口不言。

吕雉与刘盈、小刘恒奇怪的看着他。

此时的刘邦与寻常时大不相同。

或者说,没人见过这种模样的刘邦。

此时的他好像脱掉枷锁的囚犯。

一股精神上的恍然自内向外的散发出来。

“原来如此……”

天幕说两千年的帝制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