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解卦之争

幸好遇见神 班门弄茶 1305 字 22小时前

这本来是出于对献文帝的信任。

可献文帝一朝得志,便先行解脱自己心结:设计诛杀了冯太后的闺中密友李敷、李奕兄弟。

他认为母后的行为辱没了自己父皇声誉。自己不能对母后怎样,但必须诛杀奸夫为父皇出气。

献文帝的行为惹得冯太后相当不满。

母子二人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献文帝在高人指点下,决定使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来破解危局:他要禅位给太子拓跋宏。

因为,自己12岁成为皇帝时,由冯太后垂帘听政。

冯太后经历独特、深谋远虑,对皇帝的“辅佐”很得朝野拥戴。

献文帝尽管已成年,但他想摆脱母后掣肘,很难。

而假如由自己儿子拓跋宏做皇帝,自己就成了太上皇。

这样一来,是太皇太后冯氏继续垂帘听政,还是由自己这个太上皇辅佐小皇帝?——谁更加名正言顺,形势一目了然。

不过,还有个障碍:这年,太子拓跋宏才4岁,而皇帝拓跋弘也才18岁。

让太子4岁登基,这在历史上并不稀奇,说得过去。

问题在于:刚满18岁、身强体壮的皇帝,并无失德之处,也没过错,以什么理由禅位?怎么说服朝廷众臣?

拓跋弘身后的高人又为他出了一计:声东击西。

也就是:皇帝拓跋弘借口一心向佛,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

果然,当拓跋弘在朝堂上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出自己想法,立即招来全体反对,没有一人赞同。

但皇帝拓跋弘就是坚持己见,不让步。

后来,德高望重的任城王拓跋云道:“就算皇上要禅位,也是禅位给太子呀!”

拓跋弘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即接住任城王话头,道:“好,既然任城王这么说,那朕就退一步,给皇叔一个面子,朕禅位给太子吧。”

众大臣面面相觑,终于明白了他的用意。

但任城王答应了,大伙也不好再说什么。

于是,皇帝禅位这么大的事,就这么一锤定音搞成了。

后面的朝局也正如拓跋弘期望的那样发展:4岁太子拓跋宏登基做了皇帝,18岁太上皇拓跋弘垂帘听政,太皇太后冯氏淡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