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不封诸侯,所以很少见到驾五马车。
高官座驾标准,四匹马拉的车,尚书郎以上官员座驾,名驷车;三匹马拉的车,侍郎以下座驾,名骖车。
普通官员、读书人乘两匹马拉的车;
老百姓乘的车,最多只能用一匹马拉车。
相对应的,可以容纳三部驷车并行的,称为“路“;
可容下两部驷车并行的叫“道”;
仅容一部驷车通过的叫“途”;
仅容独轮车通过的叫“径”;
仅容一人行走的叫“蹊”。
这时代的城市管理体系叫“里坊户制”。即十户一坊、十坊一里。
每个里都是封闭的,对外开一或两道门。
里与里相连,组成街。街外面就是道或路。
城市一般分东、南、西、北四片街区,每个街区都专门辟出一块空地,用围墙围住,允许在那里买卖货物。
这种交易货物的地方称为“市”。
小点的城池设一个市。大的城池有多个市,如东市、西市等。
蒋少游设计的洛阳城,东西方向的“路”有三条,南北向的“路”一条,在城正中央交汇,那里就是原来魏晋皇宫旧址。
魏晋皇宫旧址历经战乱,现在是一片废墟。
拓跋宏决定,将那里清理干净后,建设新皇宫。
被“路”分成八块的街区里,各有几条“道”,两两大致垂直交叉。
被“道”分割成方格状的街区中,有“途”、“径”、“蹊”。
“道”、“途”、“径”隔开的地块,用来修建街巷、院落、广场、货市。
蒋少游请人帮忙,将洛阳城市规划图绘制了许多份,交给皇帝拓跋宏。
拓跋宏让李冲挂帅,李彪为副,组成宅第分配监。
二人安排手下人,把各位王公贵族家主一一请来,按官阶高低确定先后顺序,让这些大人们在图纸上挑选自家府第的位置,逐一仔细登记好。
蒋少游准备了几种庭院、堂厅、楼阁建筑式样,供各位业主选择。
落实这些后,便开工建设。
完工后,交付业主验收使用。
各衙门办公场地也是如此操作。
蒋少游的这套操作流程,高效又省事,几乎人人满意。
皇帝拓跋宏因此对他赞不绝口,表示完工后要给他加官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