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奇的效验,莫过于用心至诚;最高明的做法,莫过于明察秋毫;
最吉祥的想法,莫过于安分知足;最痛苦的缺点,莫过于欲求太多;
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最麻烦的病态,莫过于反覆无常;
最无聊的妄念,莫过于不劳而获;最愚昧的观念,莫过于贪婪卑鄙;
最孤独的念头,莫过于目空一切;最危险的举措,莫过于任人而疑;
最失败的行径;莫过于自私自利。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有过错而不能自知,一定会受到蒙蔽。
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一定是神志惑乱。因为语言招致怨恨,一定会有祸患。
思想与政令矛盾,一定会坏事。政令前后不一,一定会失败。
发怒却无人畏惧,一定会受到侵犯。喜欢当众侮辱别人,一定会有灾难。
对手下的大将罚之过当,一定会有危险。怠慢应受尊重的人,一定会招致不幸。
表面上关系密切,实际上心怀异志的,一定会陷于孤独。
亲近谗慝,远离忠良,一定会灭亡。亲近女色,疏远贤人,必是昏瞆目盲。
女子干涉大政,一定会有动乱。随便将官职到处乱送,政治就会出现乱相。
欺凌下属而获得胜利的,自己也一定会受到下属的侵犯。
所享受的名声超过自己的实际才能,即使耗尽精力也治理不好事务。
对自己马虎,对别人求全责备的,无法处理事务。
对自己宽厚,对别人刻薄的,一定被众人遗弃。
因为小过失便取消别人的功劳的,一定会大失人心。
部下纷纷有离异之心,必定沦亡。既然用了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
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使人感到沮丧。
承诺多,兑现少,必招致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于门外,一定会恩断义绝。
给予别人很少,却希望得到厚报的,一定会大失所望。
富贵之后就忘却贫贱时候的情状,一定不会长久。
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所立新功的,一定遭来大凶。
任用邪恶之徒,一定会有危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人。
用人无法摆脱人情纠结,政事必越理越乱。失去自己的优势,力量必然削弱。
处理问题、制定决策时向不仁之人问计,必有危险。
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
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一定会衰落。
贿赂政府官员的事到处可见,政治必定十分昏暗。
知道别人的优点长处却不重视,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反而耿耿于怀的,则是作风粗暴。
使用的人不堪信任,信任的人又不能胜任其职,这样的政治一定很混浊。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人民,人民就会团结;若一味地依靠刑法来维持统治,则人民将离散而去。
小的功劳不奖赏,便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
《素书》上说,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奖赏不能服人,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定引起叛乱;赏及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就是所谓的残酷。
听到谗佞之言就十分高兴,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怨恨,一定灭亡。藏富于民,以百姓的富有作为本身的富有,这样才会安定;欲壑难填,总是贪求别人所有的,必然残民以逞。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
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
《素书》有问“总是怀疑别人,是这个原因吗?”
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
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
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
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
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
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
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
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
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
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
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
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话说明朝末年,广平府永年县善寨村,出了个名人,姓张名盖(张盖,详细生卒年代待考,一字命士,号箬庵,直隶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人,清初河朔诗派的重要作家,与申涵光、殷岳并称畿南三才子,以能诗闻,工草书,善鼓琴,有《柿叶庵诗选》传世。甲申之变、明清易代之际,张盖曾与申涵光、殷岳、杨思圣等人避乱隐居于沙河县西部之广阳山,并结下生死之交)诗人、书法家。后世人称他的草书为“明朝第一”。他一生狂放不羁,怪异无常。
天启年间,张盖在滏阳河畔收徒讲学,慕名前来拜师的络绎不绝后来这些徒弟大都考上了举人。
有一天,他讲完课,清了清嗓门儿,大声地对弟子们说道:“朝廷近期将举行会试,我决定从你们当中筛选三个优秀的,与我一起进京赶考。你们都准备一下,三天以后,就在此间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