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来到这方山上,朝对面望去,前面忽然出现的一座孤峰,映入眼帘。但见那座孤峰,山势拔地而起,魏然直立在他面前,很像是一把石剑,直插在大地上。
石钟山却不大,但高耸入云。远看上去,又似乎只有那么十几丈左右,有如一根竹笋般耸立着。他自意识感觉中,觉得那孤山剑峰,无形间特别地高大威猛。
老丈记得,那还是南唐时期,南唐皇朝有个皇帝,不知为什么原因,逃难到此,便上山隐居,就此避世不出,后来村里有人便将这石钟山,给改了个名,叫做“南唐山”。
传说,此山中,还藏有大宝藏,而打开山中宝藏的钥匙,只在一句“石人对石鼓(或石虎),银子万万五。如有人寻到,买断成都府。”
要上到石钟山,是没有山道的,他要穿越荒芜荆棘和陡峭的斜山坡,方才能到了石钟山上。又要慢慢艰难的往上爬去。差不多是半晌左右,老丈终于爬上了孤峰山顶。其眼前赫然直立着的,就是那形如“石钟”的一块大石头。
老丈寻路上了这南唐山,在这山上一边,有那么一块巨大的石头,看上去像个石鼓一般,镶在山顶上。
而石鼓之上,约摸着,可站立几十上百号人来。这竟是个天然的大擂台。石鼓所对应的是那石人,都在石钟山上一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钟山因石钟大石而得名。石钟其实就是一座千年石头佛塔。
老丈记得,那还是东汉末年至西魏时期的一座石刻来着。高约两米,直径在一米三左右。石塔上小,下大,形如石钟,实是座佛塔无疑。
因村中人皆有自己的营生要操持,基本上是没有人上这孤峰上来的!老丈是个炼家子,才把这地界,当成了自己修身养性,吐纳呼吸的一方净地,所以哪怕快八十的人了!他的身体仍是康健有力,上得了这山来。
老丈也知道,这石钟山上,曾住着一个白胡子老头,那老头不是个凡人,他经常不吃俗世的东西,而一但吃东西的时候,就捡些石钟山上的石头,放在石锅里煮,而石头煮熟后,自就会浮了起来,像极了一锅汤圆。
那白胡子老头,饿了吃煮好的石头。渴了,生火煮石,然后砸开石头,喝下石中白色的石髓,真是神奇得紧。
有一回,村子里有个蛮汉,爬上这石钟山来,想要寻找那南唐皇帝的宝贝。就看着白胡子老头在山上煮石头吃,他看着看着,自己也就馋了!想吃下一个,便对那老头说:“我也想吃一个”。白胡子老头也不吝啬,就给了那么个石头予他。
蛮汉吃了一个,才不一会,就变成了石头,站在这石钟山上,再不动弹了!自然就是那个石人来着。后来,村子里没人敢再问白胡子老头要煮好的石头吃。
时光飞逝,眨眼过了千余年,一代又一代的村里人,都见过那白胡子老头在孤峰山上煮石头吃。
而所见着的白胡子老头,皆依似当年一般,未曾改变过,只在石钟山上,煮着石头,自顾自吃着。
有人说,那白胡子老头,已然活了一千二百余岁,是个陆地神仙。
有那么一天,白胡子老头忽然不见了!不知其所踪,单留下因他煮石头,变成的一座“石钟”还在这石钟山上耸立。
老丈知道一个故事,说的是涂山氏之女“女娇”,因禹与涂山氏之女结婚后,才在家中休息了四天,禹就离家去治水去了!
女娇因此没有怀上孩子,她就去外地找寻禹。禹见着女娇来了!却是不想见她,就化成一只熊,只在那地界上开山凿石,疏通水道。
后来不得己夫妻相见,涂山氏之女知道了禹不肯见她的原故,大有可能是自己没有怀孩子的原因。
于是,她心记下。回家后,她就去千里之外的太室山上,寻求神仙帮助,欲求得一子,希望神仙能施法,给她一个属于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