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就当前状况而言,这些事端尚属细微琐碎,但随着交河县不断发展壮大,此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摩擦,却极有可能逐步升级演变成为引发双方全面开战的导火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罗立县已然成为一件刻不容缓、十万火急之事,并且必须争分夺秒地赶在霸王项羽从北安县折返至交河地域之前完成此项工作。毕竟,以那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强者项羽的眼光和见识,他又怎会容忍仅仅一江之隔的大罗镇逍遥自在、安然无恙呢?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想必人人都心知肚明啊!
霸王项羽以雷霆万钧之势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北安县,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交河县的士气,但也给大罗镇巨大的压力。
就在此时,大罗镇出现了预料之中的异动。交河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第一时间便通过训练有素的飞鸽传书,将详细情报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了正在北安县进行休整的项羽。
项羽收到情报后,立即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在卓青麟的详细介绍与分析之下,他当机立断做出决策:命令由卓山乡的虎贲战队、大苗乡的火凤战队以及胡祠乡的胡狼战队共同组建南部战区。
这支强大的军队交由石达开担任主帅,卓不凡则出任监军一职,同时任命胡一刀和蔡和为副将辅佐左右。
此次集结可谓声势浩大,共汇集了来自三个乡镇的强大力量。其中包括 1200 名虎贲正卒,以及 1800 名三乡乡勇,总计三千人之多。
除此之外,还有蔡和麾下集合自卓山乡和胡祠乡两地的熟练水手 600 余人,他们驾驭着 120 余艘坚固的运输船,一同前往大罗江北岸镇守,严阵以待。
交河县如此重大的兵力调动,着实令大罗镇方面瞠目结舌,完全傻了眼。面对这样一支实力雄厚且准备充分的大军压境,大罗镇原本躁动不安的心瞬间被恐惧所笼罩,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需知,大罗镇纵使其再如何强大,归根结底也不过只是一个镇子罢了。实际上,此镇拥有正规士兵三千人,以及乡勇一千八百余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千八百名乡勇之中,还包括了其所掌控的下罗镇的乡勇力量。交河县派出多达三千六百人组成的水陆大军,这一情况无疑给大罗镇计划中的立县事宜再度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尽管当前局势异常艰难,但罗氏众将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经过精心推演,众人都坚信自己对所管辖的领地具备着无懈可击的严密控制力。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罗氏还派出大量探子深入周边地区展开详细探查。令人欣慰的是,结果显示这一带尚未出现成气候、具规模的流寇土匪势力。这无疑给罗氏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应对其他可能存在的威胁。
再看罗氏领地的周边环境,东边是完全被自家牢牢掌控的下罗镇,那里不仅经济繁荣,民众安居乐业,更是罗氏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南部则是由自家直接管辖的南山矿区,源源不断产出的矿产资源为罗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来看,如果大罗镇想要成功实现立县之目标,那么主要的防御重心应当放在上游的河原方向。因为此处地形复杂,敌军若想从此处突破防线将会面临诸多困难。
至于大罗江北岸的驻军,罗氏并不打算与其正面硬刚。相反,他们计划充分发挥大罗镇强大的水军优势,与北岸驻军巧妙周旋。只要能有效阻止对方渡过河南下,就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从而为大罗镇的立县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