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三年内,这位老领导就将大隅村发展成了一个拥有超过三十万人口的县城,其个人能力和手腕都远超常人。然而,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对百姓的深情厚意。他不愿以强制手段来逼迫百姓,而是希望通过政治手腕将各地的民众收拢过来,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然而,世事难料,就如同下棋一般变幻莫测。大隅县的六千神弩兵,如果用于守城,那么大隅县必定会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可问题在于,当今这个世界,县城之外的四周,不是山就是树,这对于神弩兵来说,战场的局限性实在是太大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糟糕的是,大隅县东北部屏障虞蔡乡不战而降,将大隅县北部防御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大隅县措手不及,再加上曹刿那神出鬼没、难以捉摸的用兵之法,使得大隅县的兵力被牢牢地牵制在青云南脉南麓的丛林之中,无法脱身。
就在此时,石达开率领着从大罗镇、蒋家镇以及原虎贲军团混编而成的六千大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直接在大罗江南岸绕过了大隅县,如饿虎扑食般直扑田墚镇。
面对如此强敌,田墚镇仅凭一己之力,又怎能抵挡住这六千大军的偷袭呢?这场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田墚镇在瞬间就被攻破,一战而下。
大隅县南面腹心之地如同一扇大门般彻底敞开,这意味着大隅县的战略纵深被硬生生地一截两段,大罗江南岸的数个乡镇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完全暴露在了石达开那如虎贲般勇猛的军团的利爪之下,仿佛它们随时都可能被无情地端上餐桌,成为敌人的美餐。
而这一切的变故,还要从虞蔡乡的放弃抵抗说起。正是由于虞蔡乡的不战而降,使得大隅县东北方向的防御瞬间土崩瓦解,原本部署在那里的兵力也被曹刿的鹰扬军团死死缠住,难以脱身,只能在青云山南麓苦苦挣扎。
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紧接着,大罗镇发生了分裂,一部分人选择了投降,这无疑给大隅县的局势雪上加霜。随后,大罗镇和蒋家镇也相继投降,大隅县的防线进一步崩溃。最后,田墚镇的失守更是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大隅县彻底失去了还手之力。
短短不到 1 个月的时间里,大隅县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从一个独领方圆千方地面的棋手,转眼间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猎物,这局势的变化对于大隅县来说,简直就像是晴天霹雳一般,令人猝不及防。
大隅县原本下辖 16 个乡镇,地域辽阔,实力雄厚。然而,在短时间内,东北部的交河镇突然宣布独立,这一事件犹如晴天霹雳,使得大隅县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瞬间丧失。紧接着,飞鹰镇也失守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大隅县的局势变得更加严峻。
不仅如此,虞蔡乡竟然也选择了投降,这无疑给大隅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至此,大隅县东北部的局势完全失控,原本属于大隅县的领导权荡然无存。
而在东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泥岗乡、大罗镇、蒋家镇和边罗乡等四个乡镇,纷纷向北归附,这意味着大隅县在东面的辖区也大量流失。
南面的情况更是糟糕,一镇三乡的领地因为田墚镇的失守而被截断。这使得大隅县在南面的防线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原本完整的领土被硬生生地割裂开来。
如今,大隅县能够直接联系到的,只剩下西面的二镇三乡之地。然而,这二镇三乡能够抽调的援军数量极其有限。其中,西北部的一镇一乡正直接面对着新阳县,它们镇守着青云山隅阳峡通道,这是抵挡新阳县明教势力南下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的防守压力本来就非常大,时常需要大隅县给予支援。因此,这一镇一乡能够调动的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另外的一镇二乡,虽然顺大罗江而下的行程并不遥远,但要逆流而上近 200 里的水路,却是异常艰难。等它们抽调力量前来支援时,恐怕大隅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大隅县的南门码头,寒风凛冽,几位漕帮弟子紧紧地挤在一起,他们的双手都挽在袖管里,仿佛这样可以抵御一些寒冷。其中一个弟子满脸愁容地抱怨道:“北哥,这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都已经半个月没有开工了,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