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不仅有擅长木工、铁匠、泥瓦匠等各种手艺的工匠,还有懂得种植、养殖等农业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和资料的涌入,为卓山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进一步稀释蔡、周两姓的人口占比。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卓不凡的精心谋划。他深知人才和资源对于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遗余力地利用战场态势,从各地招募和引进这些宝贵的发展资源。
与此同时,天天被闲置在大隅县南门码头的漕帮话事人,每天看着江面上船来船往,却没自己什么事,也因此为楚军的崛起而心急如焚。
担心楚军趁着大军攻伐之时锻炼出一支水上运输船队,再加上有军队支持,那今后这大罗江上哪还会有漕帮的立足之地。
这么一来,漕帮话事人就不得不主动前来交投命状,希望能够与楚军合作。而卓不凡则顺势将漕帮的资源和渠道收归己用,进一步加强了田墚镇与下游临江码头的联系和交流,并且开始了对大隅县的渗透。
有了漕帮的暗中参与,卓不凡更加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将拥有数万人的田墚镇,在不知不觉中,搬空一半。
这不仅能够为田墚镇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还能让卓不凡更好地掌控当地局势,也为卓山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当前阶段,卓山乡的几位掌权者都忙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卓山乡升乡立镇之事。再说了,现在正是闷声发大财、埋头苦干的好时机,绝对不能过于高调,以免引起四方的关注,那样可就不妙了。
关于卓山乡的吃相,石达开可谓是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心中犹如明镜一般。
他心里很清楚,这一切不过是他与卓不凡之间的默契配合罢了,石达开两世为将,战场上攻城略地,他能举重若轻,但应对背后的算计,他就不如卓不凡来得老谋深算,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互协作,共同谋取最大利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达开深知,这才是战争的真谛所在。在这场利益的角逐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而石家在这场战争中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们同样捞取了不少好处。
并且,就在石达开率领军队出征的短短数月时间里,鹤岗石氏却取得了一项重大成就——成功地将村级行政区划提升了一级,建立了鹤岗乡。这一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卓山乡镇的支持。
因为石家若想转运他们的战利品,就必然要经过卓家的势力范围。如果没有卓家的支持,石家恐怕只能被死死地封锁在石鹤山脉之中,根本无法脱身。
这时候,卓氏众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卓山占据大蔡乡临江码头所带来的好处。
战利品方面,卓氏和石家可谓是收获颇丰。由于有石达开和卓不凡这两位军头的存在,他们自然能够上下其手,占据大头,尽情享受这丰硕的成果,心满意足。
不仅如此,参与此次出征的胡祠乡、大罗镇和蒋家镇也都没有闲着。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整个大隅县大罗江南岸地界的一些偏僻村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除了一些实在无法搬走的田产和矿藏外,这些村寨中的精华生产资料已经缺失了大半!
更过分的是,有些村寨的人口迁移并不是零散进行的,而是整户整户地搬走。这样一来,这些村寨在战后想要重新恢复和发展,恐怕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毕竟,人口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失对于这些村寨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