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各方反应

“陛下,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实力。他们的舰队确实让我们感到威胁,而且他们拥有核弹,这是我们无法抗衡的。” 一位将军小心翼翼地道。

1916 年已经有了一些与核弹理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初步概念,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核弹理论。

1911 年,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识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为理解原子核的特性和反应奠定了基础。

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关系式,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为核弹的能量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但在 1916 年,人们对于如何将这种理论上的能量转化为实际的爆炸能量,还缺乏具体的认识和方法。

即便如此,各国上层已经对核弹的威力有了一定的认知。

“难道我们就要这样妥协吗?我们德国可是欧洲强国!” 威廉二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

“陛下,或许我们可以从长计议。他们提出互租租界,也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获取他们的先进技术,增强我们的实力。等我们强大了,再找机会夺回我们的利益。” 一位谋士建议道。

威廉二世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先与他们保持接触,但不要轻易答应他们的要求。我们要看看其他国家的反应,再做决定。”

除了这些主要列强,其他国家也纷纷做出了反应。

意大利在权衡利弊后,表现出了一定的合作意愿。

他们希望通过与穿越方合作,获取先进技术,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

各国的反应和态度各不相同,一时间,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穿越方的互租租界提议,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各方势力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