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眼珠一转,敏锐的心思,让他动了脑筋:
“启禀星君,佛门观音大士,对此事已经有了安排!”
李海益瞄了唐王一眼,随口道:
“我俗名也姓李,倒是不必这么客气。放心吧,观音大士是有德真修,我也是观音大士寻来帮你们的!”
此话一出,唐王的心安定了下来。
对于政治极为敏感的唐王,很担心人间王朝卷入神仙之间的争斗。
好在,李海益和观音大士是一边的。
“之前,我已经让我御弟带齐盘缠,西天取经去了,想来,等到他取经归来,我们大唐的鬼患,也就消了!”
李海益却道:“佛门三藏真经我听说过,确实不凡。但,靠山山倒,靠水水枯,我这里,有个能让你们自己自强,获得与水神恶鬼斗争的法门,你们可愿要?”
唐王和一众大臣闻言大喜:“拜请星君赐法!”
李海益挥手,将号令之旗的炼制方法,传给了唐王和在场的臣子。
同时,还传了一门死后敕封城隍的法门。
得到了李海益的传的妙法,唐王大喜。
让人摆了不少酒菜,但可惜,李海益看不上。
主要是,李海益此时,确实吃不惯大唐时期这些简陋的酒菜。
传法之后,李海益转头,朝着取经人一行飞去。
此时,他们离着观音设下的另一重劫难,观音禅院,不远了。
当然,入劫之前,李海益也没忘了再开西游幻镜,给自己开了一卦。
“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面对如此卦象,李海益对应了一下后面九难,不由得笑出了声。
果然,卦象不会骗人。
如果说西游前九难,是取经之因,那么二九难,就是各种纷乱干扰。
这九难得根由,大多,还都是在取经队伍内部!
比如,即将来的这一劫难,观音禅院。
禅院内有金池老僧,修行二百七十余载。
已然是得了道的高僧。
但是,劫气未消,执念未改,所以未能飞升灵山,再进一步。
此劫明面上是因为袈裟而起,实际上,却是因为取经队伍招摇炫耀招惹来的。
李海益一边回忆此劫根由,一边开卦算副卦。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