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 升堂聚将(下)

从断头台上下来,又要担任极其重要的职务,而且最是合乎自家心意。一落一起之间,由不得他不老泪纵横。

众大臣也是满眼茫然。

呆呆的看着苏辰,半天没谁出声。

这职位不能说是升官了,蔡邕在董卓麾下得到重用,什么事情都可以插上一手,更被封侯,官职和权力都跳了不知多少个台阶。

如今担任太史令,自然是降职了。

但有些官职不能只从品级和权力上去看,还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情。

起草文书、策命诸侯,这是把对方当做亲近大臣来用了。不管职务高低,天天在眼前晃荡,这权力能小到哪去。

更重要的还是著史。

千秋功过谁评说?史官一支笔。

蔡老头一个想不开,若是对哪位大臣怀恨在心,笔杆子微微偏了那么一点,对方岂不是要遗臭万年。

雪女在一旁看着诸位大臣的脸色,噗哧一声就笑了起来。

“老爷行事如同天马行空,也不知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过,让蔡老头当史官,倒是人尽其才了。他本就为人鲁直,脑子一根筋,记载史实最是合适不过。尤其这人是知恩图报不顾一切的性子。老爷给了他再一次机会,又加以重用,他恐怕打内心深处,不知不觉的就会为老爷吹捧,而且还没人能说出不是来。”

……

公审诉苦大会只是一场大秀,包括给蔡家父女两人封官,也是如此。

不出意外的,长安李御唯才是举的名声,随着众口相传,就此传遍天下。

这些只是插曲,苏辰随意而为之。

看看日正当中。

苏辰点了点头,远处就有炮声轰鸣。

“吉时已到,杀贼祭天……”

一个声音轰隆隆响起。

这是李元化。

苏辰站起身来,面无表情,拂袖前行。

身后跟着一溜大臣。

围观的士子和百姓,如同潮水一般涌向西侧高台处,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边。

“宣读罪状,焚香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