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警方全力追查“暗夜使者”的真实身份时,意外发生了。小林在看守所突发高烧,被紧急送往医院。当我赶到医院时,病房里只留下大开的窗户和凌乱的床单。护士颤抖着递给我一张字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决绝:“他们说我是怪物,可我只是想被爱啊。”
我深吸一口气,决定重新审视所有的线索。我将它们一一摆在面前,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经过一番苦苦思索,我突然意识到,小林的日记中可能隐藏着关键的信息。
我迅速翻开那本日记,逐页浏览着。果然,在案发前两周的记录中,我发现了一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小林多次提到一个“红伞人”,他写道:“最近总有个撑红伞的人跟着我,不管是上学还是去补习班。他好像对我很了解,知道我所有的秘密,还说能帮我。”
这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我决定顺着这条线索深入调查。我联系了相关部门,调取了小林上学和去补习班沿途的二十三个监控摄像头的画面。
经过漫长的筛选和比对,我终于在一个雨夜的录像中,捕捉到了那个神秘的身影。画面有些模糊,但暗红色的雨伞在路灯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一道滴血的伤口。伞下的人穿着连帽衫,刻意躲避着镜头,但在他转身的瞬间,我还是瞥见了他手腕上独特的纹身——一只展翅的乌鸦。
这个发现让我心跳加速,我感觉自己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艰苦调查和秘密探访,我终于揭开了“暗夜使者”这个神秘组织的真面目。这个组织实际上是由一群极端主义者所组成的地下团体,他们隐藏在网络的阴影之中,通过各种手段筛选那些对家庭不满的青少年作为他们的目标。
这些极端主义者深谙心理学知识,他们利用这些知识对那些被选中的青少年进行洗脑,让他们逐渐失去自我意识,成为“暗夜使者”的忠实信徒。而小林,仅仅是他们所谓的“重生计划”中的第 37 个实验品而已。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小林的父母其实早已察觉到儿子的异常。他们心急如焚,四处求医,甚至不惜暂停工作,全心全意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可惜的是,由于他们不懂得正确的沟通方式,反而使得与小林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当警方对“暗夜使者”的据点发起突然袭击时,我也正好在现场。那是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面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整个房间里堆满了厚厚的档案,这些档案详细记录着每一个被他们盯上的孩子的心理弱点。
墙壁上,贴着一些触目惊心的标语,上面写着:“摧毁旧世界,才能获得新生。”在地下室的一个角落里,我发现了那个戴着乌鸦面具的首领。当他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我惊愕地发现,他竟然是小林曾经的心理咨询师!
三个月后,在少管所见到小林时,他正蜷缩在墙角画画。画纸上,四口之家手牵手走在阳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姐姐,”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如果能重来,我想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心中五味杂陈。
案件结束后,我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创作新书《血月之下》。当读者们在评论区惊叹故事的离奇时,我望着窗外的月亮,想起了小林最后的那句话。也许,比凶手更可怕的,是那些被忽视的呼救,是那些藏在完美表象下的裂痕。而我,作为一名作家,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让更多人听见这些无声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