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日倒计时

"还缺一物。"诸葛亮指向投影中模糊的第三部分——那里似乎还有一枚齿轮的轮廓,"此乃关键。"

赵云凑近细看:"这枚齿轮...似乎在移动?"

确实,第三枚齿轮的投影正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从北方边境向成都方向靠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明军队的首领..."我恍然大悟,"他带着第三枚齿轮!"

诸葛亮神色凝重:"若如此,事态比想象的更复杂。"

正讨论间,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马谡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丞相!北门急报!那支军队突然出现在十里外,行军方式...非人力所能及!"

我们立刻赶往北城门。登上城墙,眼前的景象让我毛骨悚然——

平原上,一支约五千人的军队正在列阵。他们穿着奇特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紫光。最诡异的是,整个军队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像是信号不良的全息影像。更可怕的是,我亲眼看到一名骑兵突然"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分别向不同方向行进!

"这..."赵云脸色煞白,"是何妖术?"

"不是妖术。"我低声道,"是时间紊乱。他们处于不同时间线的叠加态。"

就在这时,军队中央突然亮起一道紫光。士兵们整齐地分开,让出一条通道。一个骑着白马的将领缓缓走出,手中高举一件发光的物体——

即使隔着这么远,我也能认出那是什么:第三枚齿轮!而且它正在发光,与龙袍和我们的齿轮产生共鸣!

"准备防御!"赵云大喊,"弓箭手就位!"

守军慌忙布防,但我注意到许多士兵面露恐惧,双手发抖——面对这种超自然的敌人,寻常武器有何用?

"子龙且慢。"诸葛亮却异常镇定,"亮观其阵势,似无立即攻城之意。"

确实,那支军队只是在城外列阵,并未准备攻城器械。持齿轮的将领独自策马来到城门前百步处停下,取下头盔——

"钟会?!"我失声喊道。

那张脸与两年前在工坊袭击我的"时间巡狩者"一模一样!但细看之下,此人更加年轻,约二十出头,与历史上钟会的年龄相符。

"汉丞相诸葛亮可在?"城下的"钟会"高声喊道,声音清朗,"魏镇西将军钟会,请见!"

城墙上一片哗然。钟会现在是魏国的镇西将军?历史上这个时候他应该还是个孩童才对!

诸葛亮上前一步:"亮在此。钟将军远道而来,有何见教?"

"钟会"微微一笑,举起那枚发光的齿轮:"丞相可识得此物?"

诸葛亮不动声色:"愿闻其详。"

"此乃'时之轮',家师司马徽所赐。钟会"的声音突然变得诡异,像是好几个人同时在说话,"今奉'校正者'之命,特来告知:七日之后,紫星最亮时,历史将重置。届时,丞相可做最后选择。"

司马徽?那不是东汉末年的隐士吗?早该去世多年了!我脑中一片混乱。

"何谓最后选择?"诸葛亮问道。

"归顺校正,或灰飞烟灭。钟会"说完,调转马头,缓缓退回军阵。

城墙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番诡异的对话震住了。

"丞相..."我低声道,"此人恐怕不是真正的钟会,而是..."

"时间校正者的使者。"诸葛亮接过话头,"然其所言'司马徽',令亮心生疑虑。"

回到丞相府,我们立刻开始研究对策。龙袍上的投影显示,要完成"五丈原协议",必须集齐三枚齿轮。现在两枚在我们手中,第三枚在那支军队的"钟会"手里。

"七日之内,必须取得第三枚齿轮。"诸葛亮总结道,"同时,需准备重演五丈原之夜。"

"如何重演?"赵云问道,"难道要丞相再'死'一次?"

诸葛亮摇头:"非也。此次需完成协议后半部分——让亮'活'而不活。具体方法..."

他展开龙袍,指向"归位处"的标记:"需前往五丈原,在'归位处'建立连接。"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丞相,那个'钟会'提到的司马徽...您可认识?"

"司马德操,亮少时曾有幸拜见。"诸葛亮回忆道,"其人通晓天文地理,尤精《周易》。若校正者假其名,必有所图。"

正讨论间,外面又是一阵骚动。侍卫慌张来报:"陛下...陛下突然出现在城墙上,对着那支军队大喊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