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算静雪公主立马怀了孩子,要等到这位人主继位,至少也得二十年了。
……
道君皇帝的事儿终究算是后方的小事,与之相比,宋金两国的燕云之战才是决定两个文明体系的最终结局。
而事情传到前线,也没引起什么波澜。
顶多是静雪公主穿常服现身的时候,头上戴了白色的罩巾。而摄政王的肩膀上也多了一条白色的袖罩。
也算是为赵佶戴孝了,那毕竟是静雪亲爹。
与之相比,随着两国大军渐次在前线汇聚,从太原到河间府,大规模的兵马、民夫调动,伴随着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始终是连绵不绝的。
从靖康四年十月初开始,小规模的战斗就经常性的发生,乃至于最高会有万人级别的战斗。
而战斗的结果,则是两国之间互有胜负。宋军这边稍微占了点优势,但是不多。
金国毕竟还是金国,对于很多金国士卒来说,特别是对于最精锐的女真人士卒来说。
在他们的概念里,自从大金与大宋开战,其实也就只是在太原战场上败了一次而已。
另外几次,真定府、河间府那几次战争,金国大部队都在国内休整,是渤海人、燕云汉儿打的,真正损失的女真人没多少。
也就是在太原府一战,女真人损失的比较多,而金国国内的战争宣传,也只承认了这一次战败。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大金国自立国起二十余年,吞辽灭宋,气吞万里如虎,素来是兵锋所至战无不胜。
既然败了一场,那么但凡是个有血性的汉子,都要以此为耻,并且要在战场上赢回来!
而女真人士卒也一直是金国战兵序列中地位最高、待遇最丰厚的。说句不好听的,很多女真人士卒心里其实是憋着一股气的。
那自然是士气昂扬,想要好好的在战场上立功。
当然,相比之下宋军士气更胜。而且真要比拼国力起来,大宋经济繁荣,在这方面上是天下无双,金国的确比不上。
真要是肯下力气运作,士卒的待遇、装备也并不会差。
而且自靖康二年中建制到如今,也有两年半了,练习生都能毕业了。
连番胜仗之下,乃至于像吕颐浩吕相公会亲自把那些战死士卒的军功赏赐送回他们家里,基层士气自然更加磅礴。
……